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性别差异: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


微信图片_20250725104331.png每一项研究的发现都局限于其纳入的人群,当人群变幻(比如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该结论就不能直接外推,参考时也要注意。

研究颈动脉斑块性别差异的文章有很多,今天我们解读一篇发表于2022年的综述,该综述系统总结了相关证据,发现各种斑块特征(斑块大小、组成和形态)在男性人群中(较女性人群)更大或更常见。性别是在研究设计和临床决策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变量。有必要从斑块组成角度进一步研究卒中风险的性别差异。van Dam-Nolen DHK, van Egmond NCM, Koudstaal PJ, van der Lugt A, Bos D. Sex Differences in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troke. 2023 Feb;54(2):315-326. doi: 10.1161/STROKEAHA.122.041046. Epub 2022 Nov 29. PMID: 36444718; PMCID: PMC9855762.)原文解读如下:



01/背景

10%~15%的缺血性卒中由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试验表明,女性在围手术期卒中和死亡的风险更高,而且女性的手术受益较小。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和组成成分的性别差异可能能解释为什么男性和女性人群中会出现不同的卒中发病率、治疗效益和并发症发生率。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经进行了多个关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别差异的研究,涵盖了广泛的患者群体(包括无症状患者、有症状患者、轻度和重度狭窄动脉粥样硬化)和丰富的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因素(如斑块大小、狭窄程度和斑块成分)。本研究的目的是系统汇总所有关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性别差异的文献,全面概述关于颈动脉斑块组成和形态的性别差异,并对以前报告的结果效应值进行荟萃分析。

02/方法

我们系统地搜索了 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Central 和 Google Scholar,寻找包括男性和女性参与者,并报告颈动脉粥样硬化成像特征患病率的研究,并对这些研究进行荟萃分析。研究必须至少报告以下内容:(1)钙化;(2)富脂质坏死核;(3)斑块内出血;(4)薄或破裂的纤维帽;(5)斑块溃疡;(6)狭窄程度;(7)斑块大小;或(8)斑块炎症。我们预先指定了每个斑块特征必须使用哪种成像方式(如MRI,CT,PET等),并排除了超声检查。

本研究主要关注上述斑块特征的患病率和体积,并按性别分层分析。

03/结果

我们在荟萃分析中包括了42篇文章(每个斑块特征的文章数从2到23篇不等)。与女性相比,男性更经常出现较大的斑块,而且更经常出现钙化(比值比=1.57 [95%CI,1.23–2.02])、富脂肪坏死核(比值比=1.87 [95%CI,1.36–2.57])、斑块内出血(比值比=2.52 [95%CI,1.74–3.66])或溃疡斑块(1.81 [95%CI,1.30–2.51])。此外,我们发现在症状性颈动脉斑块受试者中,脂质富含坏死核心的性别差异更加明显。

图片图片来源:Sex Differences in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 Stroke (ahajournals.org)


04/结论

在本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中,我们展示了有力的证据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存在性别差异。各种斑块特征(斑块大小、组成和形态)在男性人群中(较女性人群)更大或更常见。我们的结果强调,性别是在研究设计和临床决策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变量。有必要从斑块组成角度进一步研究卒中风险的性别差异。


— THE END —

6402.jpg

<  上一篇 下一篇  >

分享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