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T MRI评估颅内动脉粥样硬化


随着7-T MRI在国内的陆续入驻,人们不禁会好奇,这种超高场磁共振设备都能做些什么,对医疗事业以及人类社会能有怎样的影响。今天我们通过两篇文章(一篇实验研究,一篇综述)看一下7-T MRI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领域内已经做了哪些工作:







01



图片


背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中风的重要原因,并与多种血管危险因素相关。当前的成像方案主要评估管腔狭窄,而不是管壁病变。


目的:基于7-T MRI,探索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负荷与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在此前瞻性研究中,受试者在2009年12月至2017年9月期间出现缺血性卒中或前循环TIA,症状发作后3个月内行7-T MRI血管壁检查(加造影剂);评估颅内循环的所有大动脉管壁病变的数量、位置和增强情况;血管壁病变的定义是与临近或对侧的血管壁相比,血管壁局灶性或弥漫性增厚大于50%利用 Poisson回归的广义估计方程分析血管危险因素与血管壁病变数量或增强之间的关系。


结果:共纳入90名参与者(52名男性;平均年龄60岁)。年龄增长(RR:1.02;95%CI:1.01-1.03),高血压(RR:1.46;95%CI:1.06-2.02),糖尿病(RR:1.67;95%CI:1.20-2.33),以及较高的多变量血管风险评分(第二次动脉疾病风险评分)(RR,1.01;95%CI:1.00-1.02)与前循环中血管壁病变数量增加有关。血管壁病变增强仅与年龄增加相关(RR,1.03;95%CI:1.01-1.05)。吸烟与血管壁病变数量之间没有关联。

结论:在缺血性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除吸烟外)与7-T MRI评估的颅内血管壁病变数量增多和增强有关。





02



图片

 

在动脉粥样硬化领域,与3T相比,7-T MRI 可提供更好的血管壁特征,纤维帽和脂质核的可视性更高,甚至可以区分斑块成分中的巨噬细胞和胶原蛋白,因此,7-T MRI可用于筛查颅内血管病变(包括微小病变),对颅内血管疾病的诊断和危险分层具有重要意义。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仅在超高场MRI处检测到的较小病变是否具有临床意义。

 

Majidi等人将体外血管内超声检查和7-T MRI检查结果与组织学特征对比,认为7-T MRI是检测颅内动脉负荷的可靠方法。


先进的高分辨率成像方法有助于预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栓塞以及中风发作。Harteveld等人基于7-T MRI 使用3D 增强T1序列成像,来量化后循环脑缺血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负荷,发现后脑动脉病变负荷更大,这些结果表明7-T MRI血管壁成像可能用于探索颅内血管壁病变与缺血事件之间的关联。

 

在缺血性脑卒中领域,7-T MRI已被用来表征梗塞形态。与3T(扫描方案相似)相比,7T 磁共振图像空间分辨率较高,可以显示出缺血和梗塞形态的更微细的特征。




— THE END —

6402.jpg

<  上一篇 下一篇  >

分享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