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5 15:22:52 by admin 45
本文由荷兰Erasmus Medical Center在2017年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if:4-6分)
背景:他汀类药物是心血管疾病的关键治疗方法,但该疗法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影响尚不清楚。
目的:我们旨在基于人群研究他汀类药物治疗与颈动脉斑块不同成分的关系。
方法:本研究从Rotterdam Study(鹿特丹研究,45岁及以上人群的队列研究)选取1740名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平均年龄72.9岁,女性占比46%),斑块存在与否主要依据基于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2.5毫米判定。
对此人群,进一步行磁共振检查,确定斑块成分,例如钙化、脂质核和斑块内出血,作为结局变量(outcome variables); 同时,从信息化的药房系统获取1991年1月至2012年10月关于他汀的药物处方信息,包括药物名称、解剖学治疗学及化学分类系统(ATC代码),处方剂量以及处方日期;药物使用期限的计算方法是配药总数除以指定每日粒数;依据这些药物使用时间信息,将研究人群分类“never use”“current use(≤10months, 10-48 months,>48 months)” “past use(≤10months, 10-48 months,>48 months)”。采用逻辑回归模型,研究他汀类药物疗法(使用剂量和期限)与斑块成分的关系。
结果:与从未使用过他汀药物的人群相比,当前正使用他汀类药物的人群更易观察到钙化的存在(OR:1.73,95%CI:1.22–2.44);较长的使用期限加强了这种关联:当前使用期限≤10个月时,OR值为1.65,[95%CI:0.94-2.89],使用10-48个月和48个月以上的人群,OR值分别增至1.82 (95%CI:1.00–3.33)和1.74 (95%CI:1.09-2.77)。他汀类药物还与脂质核心的存在降低有关(OR:0.66 ,95%CI:0.42-1.04),但仅限使用他汀类药物10个月或更短时间。
详情见下图(他汀使用期限与斑块成分的关系):
他汀类药物与更高频的钙化有关,不论剂量如何;而只有高剂量(defined daily dosage(DDD)> 1.33)与较低的脂质核心相关。
详情见下图(他汀使用剂量与斑块成分的关系):
结论:当前高剂量的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可能促进具有脂质核心的易损斑块向更稳定的钙化斑块转变。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