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腔狭窄是斑块易损性成分的重要预测因子


微信图片_20250716095613.pngCatalano, O.等于2021年1月在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5年影响因子4.5分)发文,基于横断面的研究设计探索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与斑块易损性成分之间的关联。其中对颈动脉斑块成分的分析采用标准化工具MRI-PlaqueView完成,文章简要总结如下:




目的:MRI可以评估斑块成分,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与斑块易损性成分之间的关联

 

方法:MAGNETIC研究是一项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受试者经超声诊断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在心血管康复中心接受持续评估,其主要终点事件是易损斑块的逆转,易损斑块主要依据管腔狭窄程度以及斑块成分(脂质核,薄纤维帽和斑块内出血)判定,具体界定标准如下图,该研究于2019年完成。

图片

易损斑块在本研究中的界定标准(详情见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21-81247-y#Sec19)


利用该研究的基线阶段(于2016年9月完成)数据,本横断面研究(2013年8月至2016年9月)纳入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基于超声检查,狭窄> 30%)患者,这些患者均在高级心脏康复中心接受药物治疗。基于3.0T MRI获取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图像,利用经过验证的软件(MRI-PlaqueView,VPDiagnostic,Seattle)定量分析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负担和斑块成分。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患者基线特征与斑块脂质坏死核(LRNC),纤维帽(CAP)和斑块内出血(IPH)之间的关联。

图片

基于MRI-PlaqueView量化斑块成分的图像示例


 

结果:共纳入260名患者(198名男性,占76%),中位年龄为71岁(四分位数范围:65-76),患者正接受接受抗血小板,ACEI /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类药物治疗。对487例颈动脉数据集的多变量分析显示,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高血压或吸烟史与LRNC,CAP或IPH没有数据显著性关联,最大管腔狭窄程度是LRNC,CAP和IPH的独立预测因子(p <0.001)。

图片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仅展示具有数据显著性的变量)


结论:在接受循证医学治疗的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已知危险因素(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烟气)与斑块成分之间的关联减弱,但最大管腔狭窄可能是斑块易损性成分的重要独立预测因子。



附MRI-Plaquview提供技术支持的其他文献:




— THE END —

6402.jpg

<  上一篇 下一篇  >

分享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