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潜在威胁?还是过度关注


微信图片_20250716100945.png有关无症状颈动脉狭窄人群,要不要筛查,怎么筛查,怎么治疗,治疗后风险效益如何等等,目前都尚未有定论。牛津大学的Poorthuis等人基于体检人群开发了一个风险预测模型,基于一些基本信息筛选出高危的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然后将其作为重点人群进行针对性筛查


瑞典哥德堡大学的Dominika Högberg,时也是一名血管外科医生,对该研究其进行评论。Dominika Högberg肯定了该模型的潜在应用价值,但也提出,业界观点分歧,如何选择高危个体进行靶向筛查面临巨大挑战。(评论内容简要翻译如下)




Poorthuis等人根据参加人口筛查的596469个个体(原文解读见:怎么预测中重度无症状颈动脉狭窄?),精心设计实验流程,开发了一个新的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风险评分系统(Prevalenceof Asymptomatic Carotid Artery Stenosis,PACAS),该评分可用于预测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asymptomatic carotid artery stenosis ,ACAS)的患病率,并确定卒中高风险个体。此评分系统,有望成为一个有力的工具,在选择高危个体进行靶向筛查方面意义重大。

 

大约有10%-15%的卒中患者先前并无症状,其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ACAS)也未做处理。一篇文献综述提出,自1980年代中期以来,对接受现代医学治疗的个体来讲,其卒中风险有所降低,最近的估计值低于1.5%。尽管相关指南不建议在一般人群中进行无症状动脉狭窄筛查,但是指南也提示,对具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高危成年人群进行选择性筛查是必要的。医疗圈内对是否进行筛查存在分歧,有些人主张进行选择性筛查,而另一些人则反对:支持筛查的人认为,药物治疗(有时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颈动脉支架置入术相结合)总比没有治疗要好;持反对观点的人,认为不必要的干预措施会增加中风风险。

 

如何选择高危个体进行靶向筛查是一个挑战。初级保健医生一般根据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存在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然而,研究表明,大多数心肌梗塞和中风患者,其危险因素评分常被错误分类。此外,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通常已经接受药物治疗,PACAS风险评分结果如何在此基础上提示增加其他的中风预防措施?这个问题需要在前瞻性研究中进一步调查。

 

如文章中所述,对ACAS个体进行医疗干预有望影响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能增加筛查的获益。中风发病率很高,极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因此,即使是中风发病率的小幅下降,也将为个体患者以及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价值。





— THE END —

6402.jpg

<  上一篇 下一篇  >

分享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