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8 13:15:36 by admin 38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现为管壁的局灶性增厚,并随着脂质沉积而进展。基于超声可以很容易确定斑块的有无和管壁内中膜厚度(cIMT)。既往的大型人群研究很少同时收集颈动脉斑块有无、内中膜厚度、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和缺血性卒中亚型的信息,因此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和缺血性卒中亚型的关系尚不清楚。
了解动脉粥样硬化在缺血性卒中亚型发展中的作用,有助于改进全球卒中预防策略。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与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和缺血性卒中亚型之间的关系。
人群与实验设计:本研究的人群来自中国前瞻性CKB队列,CKB队列主要在中国 5 个城市和 5 个农村地区的一般人群中进行,基线调查是在 2004 年 6 月至 2008 年 7 月期间。本前瞻性研究纳入了23 973 名中国成年参与者,该人群在进入研究队列(基线处)时没有心血管疾病史,此外,并在 2013 年 9 月至 2014 年 6 月的随访中有完整的颈动脉超声数据,卒中亚型的信息于2018年8月发布。基于逻辑回归探索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和缺血性卒中亚型的关联(OR,比值比)。
暴露: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即血压、血脂水平、吸烟情况和糖尿病);基于超声测量颈动脉斑块负荷,斑块负荷的计算方式为:当管壁内中膜厚度>1.5mm时, 可判定为有斑块;然后标准化斑块数量和内中膜厚度最大值(即,将每个指标除以其标准差 [SD]),求出均值,最后将平均值乘以内中膜厚度最大值的 SD ,即可得出斑块负荷,以毫米为单位记录(这种计算方式可解释为加强版内中膜厚度最大值)。
结局:随访期间首次发生的缺血性卒中事件(n = 952),以及亚型信息(腔隙性脑卒中,n = 263;疑似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n = 193;疑似心源性栓塞性脑卒中,n = 66;原因不明性脑卒中,n = 430)。
结果:23973 名参与者的平均 (SD) 年龄为 50.6 (10.0) 岁,其中14833 名 (61.9%) 为女性。与斑块负荷(每 SD 的 OR,1.34;95% CI,1.26-1.44)相比,收缩压与缺血性卒中的关联(每 SD 的比值比 [OR],1.51;95% CI,1.42-1.61)更强。当调整斑块负荷后,收缩压与各亚型缺血性卒中的关联减弱。当调整血压后,斑块负荷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的关联(OR,1.43;95% CI,1.24-1.63)强于与腔隙性脑卒中的关联(OR,1.25;95% CI,1.10-1.43),此外斑块负荷与心源性脑卒中(OR,1.06;95% CI,0.83-1.36)的关联没有数据显著性.
结论:血压是所有缺血性卒中亚型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腔隙性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这表明,在大规模研究中,颈动脉成像数据可为区分缺血性中风的不同亚型提供有效信息;此外,此类成像数据还有助于我们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治疗对不同卒中亚型的潜在益处。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