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颈动脉斑块相关的科研,试试这个“三步走”策略


首先,了解一下斑块诊治有关的指南和共识,看看”已知常识“和”未知争议“有哪些:


其次,着重关注一下以下几个斑块相关的领域(这些专题也是几年来深耕斑块诊治领域整理出来,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目前学者和大众的”兴趣点“和”关注点“),联系想一想,怎么利用斑块分析报告提供的丰富信息(MR-VPD检查,基于磁共振图像,利用MRI-PlaqueView,可定性定量分析斑块成分),广泛深入地探索”易损斑块“的”前因后果“:

  • 生化指标与易损斑块

  • 易损斑块的风险因素与结局


  • 无症状颈动脉狭窄


  • 7T磁共振


  • 血管内皮功能与滋养血管


  • 其他


再者,看一下之前用MRI-PlaqueView的研究都是怎么做的,参考其研究动机和实验设计思路:


以上三步之后,一般都会有一个粗浅的想法,如果想进一步打磨精炼,形成最终可以落地执行的研究计划,就要持续的关注与投入了,比如在遇到具体问题时深入思考,跟踪最新文献,与同行头脑风暴等等。

科研不易,希望磁共振易损斑块诊断技术能无限助力。







— THE END —

6402.jpg

<  上一篇 下一篇  >

分享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