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颈动脉斑块,与心血管结局


微信图片_20250722140259.png编者按:MRI-PlaqueView,是美国华盛顿大学血管影像实验室CASCADE斑块分析系统的商业版本,并获得FDA及CFDA批准用于临床磁共振易损斑块定性定量分析。目前已经被用于数十项医学临床研究项目并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详情见MRI-PlaqueView支持文献汇总),并且在近百家国内外医院中已经安装提供为患者临床服务。

其实不止MRI-PlaqueView,CASCADE也曾用于很多研究,今天就翻译总结一篇CACADE参与的一个肾脏疾病人群的研究,该研究于2021年发表在BMC Nephrology。



(原文:Beddhu, Srinivasan et al. “Chronic kidney disease, atherosclerotic plaque characteristics on caroti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BMC nephrology vol. 22,1 69. 24 Feb. 2021, doi:10.1186/s12882-021-02260-x)

题目:慢性肾脏病,颈动脉斑块特征,与心血管事件

背景:与一般人群相比,慢性肾脏病 (CKD) 人群发生心血管事件风险显著升高;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动脉粥样硬化的快速进展是否是解释此种现象的潜在机制。本研究的目的是:

  • 探索CKD 与颈动脉化斑块存在与否和形态的关系;
  • 探究基线处 CKD 和颈动脉斑块与随后的心血管事件的关联。


方法: 本研究人群来源于收缩压干预试验(SPRINT)。SPRINT 是一项由NIH资助的大规模随机试验,招募约 9250 名 50 岁或以上心血管高风险受试者参加。在SPRINT的一个亚组 (N = 465) 参与者中,我们分别在基线和30个月随访处用 MRI 测量了颈动脉斑块的存在和形态。使用软件 (CASCADE, Vascular Imaging Lab, Seattle, WA) 对颈动脉MRI图像进行分析,识别斑块成分(包括富含脂质的坏死核心、钙化和斑块内出血)。我们探索了基线处CKD与颈动脉斑块进展和心血管事件的关联。

在本研究中,颈动脉斑块的定义为任何切片或斑块成分(富含脂质的坏死核心、钙化或斑块内出血)中的最大壁厚 (MWT) > 1.5mm;最大管壁厚度的变化即为最大壁厚的进展;斑块成分体积的变化用于评估斑块成分的进展;心血管事件主要包括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未导致心肌梗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风、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或心血管原因死亡等。

结果:在465名受试者中,196 (42%) 名患有 CKD,137名 (29.5%) 出现富含脂质坏死核心斑块,并随访到了28起心血管事件。CKD 与最大壁厚的进展无关(OR 0.62,95% CI 0.36 至 1.07,p = 0.082),与坏死核心斑块进展负向关联(OR 0.41,95% CI 0.17 至 0.95,p = 0.039)。在 Cox 模型中,坏死核心斑块 (HR 2.59, 95% CI 1.15 至 5.85)与心血管事件相关联,CKD (HR 3.35, 95% CI 1.40 to 7.99) 与心血管事件相关联。

未患病人群和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斑块进展差异

图片

斑块和肾脏疾病与心血管病事件的关联

图片

结论:颈动脉斑块中存在坏死核心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有关。我们没有观察到CKD与坏死核心斑块快速进展之间的关联,但两者均与心血管事件独立相关。因此,我们推测,CKD 可能通过动脉粥样硬化以外的机制导致心血管疾病。


— THE END —


<  上一篇 下一篇  >

分享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