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5 12:52:46 by admin 18
2023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发表了一项研究,研究人员发现症状性患者和无症状性患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差异。症状性患者的斑块中炎症代谢活动更加明显,斑块负担、管腔狭窄以及坏死核心和斑块内出血的程度也更高。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医疗实践中,医生可以结合炎症指标和MRI图像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以防止潜在的心血管事件。该研究磁共振图像分析由MRI-PlaqueView完成,文章简介如下:
目的:通过18F-FDG PET/MR成像,研究症状性和无症状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学和炎症代谢特征。
方法:共有20名症状性患者和20名无症状性患者接受了18F-FDG PET/MR扫描。根据美国心脏协会(AHA)斑块类型进行分类,进一步在双侧颈动脉的连续MRI轴向切片上通过MRI-PlaqueView确定斑块成分。基于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和与背景比值(TBR),量化分析感兴趣区域颈动脉中的18F-FDG摄取情况。
结果:共计量化分析了71个颈动脉斑块。AHA VI型最为常见斑块类型(23个,32.4%),颈动脉分叉区域为最常见的病变部位(32个,45.1%)。
与无症状组相比,症状组的高风险特征的患病率增加,例如较大的斑块负荷、较高的管腔狭窄、较大的脂质坏死核和斑块内出血面积等。
症状组中颈动脉斑块的TBR值(TBR = 2.56 ± 0.34)显著高于无症状组(TBR = 1.57 ± 0.14)(P < 0.05)。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
在症状组和无症状组中,标准管壁指数(NWI)与TBR值显著正相关(P < 0.01),NWI和TBR均与hs-CRP水平均显著相关(P < 0.01)。
结论:18F-FDG PET/MR扫描显示症状性和无症状性患者存在显著的差异特征。结合临床血清hs-CRP和18F-FDG PET/MR系统,可能有助于区分易损颈动脉斑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