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影像技术不断发展,PlaqueView助力疾病诊治未来


微信图片_20250725130015.png2023年7月,《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杂志》发布血管影像系列文章,其中在述评介绍文章里,提到血管成像领域的研究重心正在逐渐从斑块负荷转向斑块成分。MRI-PlaqueView 软件可对常规临床MRI图像进行血管斑块成分的定性和定量分析,鉴别斑块类型,评估卒中风险。相比于其他方法,MRI-PlaqueView 斑块分析基于病理切片,每个参数均有明确的病理学意义,其核心算法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和有效性已在临床和学术界得到充分验证。原文简要解读如下:



01/颈动脉斑块很常见

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在人群中非常常见。AS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更多流行病数据见2020年,全球约有8亿人有颈动脉斑块,中国将近占2亿


02/血管成像技术多种多样,各有所长

超声、CT、MRI 和 DSA 等血管成像技术可明确血管闭塞部位、狭窄情况和斑块性质等。在心脑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诊治过程中,超声检查是目前临床上筛查外周血管疾病的首选方法。然而,超声波穿透深度有限,仅用于大血管的血流评估。CTA可完整显示血管走行、病变情况 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诊断诊断可靠性高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可直观评估管腔狭 窄及血管重构情况,能够定性或定量评估斑块成分及负荷。DSA 能够清晰显示血管内部情况,但因其有创且存在辐 射风险,应用受到限制(更多技术解读见X光、CT、B超、磁共振···影像检查那么多,到底该做哪一个?


03/前沿技术不断涌现

新的影像学技术,如基于血管影像的计算流体力学。借助力学分析,能够可视化血管腔内的血液流动,对斑块负荷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壁面切应力(wall shear stress,WSS)是血流动力学研究中最常被关注的参数之一。(关于shear wave的一片解读见 瑞典皇家理工学院开发诊断新方法,以MRI-PlaqueView分析结果为参考金标准

基于PET的血管分子成像分子成像,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成像方式,可用于探索斑块的生物学炎症特征等,评估血管内AS的进程,但仍需进行大量的临床研究。

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如MRI-PlaqueView,可基于磁共振图像,定性定量分析斑块成分(如纤维帽、脂质核、斑块内出血、钙化等)。图片

与此同时,影像组学和人工智能等快速发展,充分利用多维数据,助力自动快速精准诊治血管疾病。但此部分工作多停留于科研探索阶段, 临床应用价值需在更多的前瞻性多中心大规模研究中加以验证。


<  上一篇 下一篇  >

分享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