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5 13:11:51 by admin 35
背景:高风险特征的颈动脉斑块,比如回声低、富脂质坏死核、新生血管、斑块内出血或溃疡,与同侧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增加相关。目前,尚未有研究评估高风险颈动脉斑块是否能够改善房颤患者的卒中风险预测。本研究旨在调查在前瞻性基于人群的心血管健康研究中,与房颤患者相关的闭塞性和非闭塞性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缺血性卒中风险。
方法:本研究会前瞻性队列研究,我们纳入了年龄≥65岁的房颤患者。基线处斑块超声特征为暴露因素,随访缺血性脑卒中(结局)的发生。暴露因素的测量如下:
狭窄程度以百分比表示,分为0%或正常、1%-24%、25%-49%、50%-74%、75%-99%和100%
斑块不规则性被分为平滑、轻度不规则、明显不规则和溃疡
斑块不规则性进一步二分为低风险(平滑和轻度不规则)和高风险(明显不规则和溃疡性)
斑块回声被编码为无病变、低回声、等回声、高回声和钙化。
斑块回声进一步二分为低风险(无病变、等回声、高回声和钙化)和高风险(低回声)
易损斑块被定义为在任一颈动脉中存在具有以下高风险特征之一的斑块:低回声、明显不规则或溃疡性。
使用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探讨颈动脉狭窄程度、斑块不规则性、回声和易损性(明显不规则、溃疡性或低回声斑块)与缺血性卒中风险的关联。
结果:共纳入了1398名参与者,年龄均在65岁以上,55.2%为女性。94.5%的参与者颈动脉狭窄<50%,5%为50%-99%,0.5%为100%。根据回声和斑块不规则性,25.6%和8.9%的参与者存在高危斑块。在中位随访时间10.9年(四分位距=7.5-15.6)后,记录到298例缺血性卒中。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p=0.44)、斑块回声性质(低风险 vs. 高风险,p=0.68)、斑块不规则性(低风险 vs. 高风险,p=0.55)和斑块易损性(p=0.86),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没有差异(如下图)。
由图可知,生存曲线高度重合,斑块相关变量无法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结论:房颤患者中,仅5.5%有中重度颈动脉狭窄(≥50%),1/3具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特征。颈动脉狭窄程度和易损斑块的存在均未与新发缺血性卒中相关。这表明在房颤患者群体中,颈动脉疾病可能不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