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 or 南方?哪个地区的易损斑块发病率更高?


微信图片_20250731103639.png导读:本文介绍的研究利用多对比磁共振血管壁成像(MR-VWI)技术,比较中国南北方症状性受试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和成分特征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与南方地区的受试者相比,北方地区的受试者血管明显更大,易损斑块的发病率可能更高。

原文简要翻译如下:



背景:在全球范围内,中风是第二大致死原因和第三大致残原因。在中国,中风已成为致死和残疾的首要原因。已有研究发现,中国的脑卒中发病率、死亡率和流行率存在地域差异,北方的脑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南方,且北方比方更容易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但在中国南北方有症状的患者中,颈动脉管腔面积、管壁面积和厚度以及斑块成分方面的差异尚未得到充分研究。本研究旨在利用多对比磁共振血管壁成像(MR-VWI)研究中国南北方症状性受试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和成分特征的差异。

方法:中国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评估(CARE-II)研究是一项多中心横断面研究,纳入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通过MR-VWI,确定高危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患病率和特征。

本研究所有受试者均来自于CARE-II,并将黑龙江和广东这两个省分别作为中国北方和南方的代表。最终共纳入63名北方受试者(平均年龄59.1±8.6岁,男性45名)和56名南方受试者(平均年龄60.4±8.6岁,男性38名)。

所有受试者均接受颈动脉多对比MR-VWI检查,测量斑块形态和成分,成分包括钙化、富脂质坏死核(LRNC)、斑块内出血(IPH)、管腔表面破裂。

颈动脉高危斑块(HRP)指的是大脂质核(LRNC占血管壁面积的百分比>40%)或存在IPH,或管腔表面破裂(包括溃疡和纤维帽破裂)。

使用多元线性和逻辑回归模型来确定中国南北方受试者斑块特征的差异。

结果:北方受试者的管腔面积(57.7±14.9m㎡ vs 50.4±18.3m㎡,p=0.009)、管壁面积(38.4±13.1m㎡ vs 31.9±11.7m㎡,p<0.001)、总血管面积(96.1±20.2m㎡ vs 82.4±22.7m㎡,p=0.001)和平均壁厚(1.25±0.43mm vs 1.13±0.40mm,p=0.019)显著大于南方受试者。

北方地区IPH(14.3% vs 5.4%,p=0.106)和HRP(20.6% vs 10.7%,p=0.140)的发生率高于南方地区,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图片

在调整混杂因素后,与南方受试者相比,北方受试者的管壁面积β:6.72,95%CI 2.28 to 11.17,p=0.003)和总血管面积β:12.94,95%CI 5.24 to 21.51,p=0.001)仍然显著更大。平均壁厚的差异在调整后基本不显著(p=0.076)。

图片

结论:与南方的受试者相比,北方受试者的血管明显更大,易损斑块的发病率可能更高。该研究结果为优化中国不同地区个体的脑血管疾病管理提供了额外的视角。

6402.jpg

<  上一篇 下一篇  >

分享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