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 生命早期不同阶段的血压持续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产生影响


微信图片_20250731120338.png导读:本文介绍的是2024年的一项高质量研究,研究探讨了早期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血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各个生命阶段的收缩压均与青年期cIMT相关,且每个观察到的生命阶段的贡献大致相等。这一发现强调了从早期生命周期开始维持正常血压水平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原文简要翻译如下:



背景:高血压(BP)是心血管疾病(CVD)的关键风险因素,因此,BP成为了成年期干预的主要目标。然而,BP筛查和治疗的价值在儿科领域中存在争议。一些权威机构支持小儿BP筛查以预防CVD,但反对者认为缺乏证据评估小儿BP筛查的净效益和危害。权威机构之间的分歧强调了需要更好地了解生命历程BP在CVD的作用。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指示早期血管重塑,并可预测未来的CVD。研究表明,儿童或青春期的BP,以及从儿童到成年期的累积暴露,与成年cIMT相关联。然而,这些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仅考虑青少年时期的单次BP测量,未考虑不同或非常早期生命阶段的BP的贡献。

为了深入了解BP在早期动脉损伤中的作用,本研究旨在确定不同生命阶段的BP如何对青年期cIMT产生影响。

方法:研究对象是来自芬兰“特别Turku冠状动脉风险因素干预项目”(STRIP)的534名参与者,该项目是一个随机分配的、从婴儿期开始的队列。参与者从7个月到20岁每年测量一次BP,并在13到19岁每两年测量一次IMT,然后在26岁时再次进行了cIMT测量

使用贝叶斯相关生命过程暴露模型(BRLM)来评估不同生命阶段BP对26岁时测得的青年期cIMT的相对影响。

对不同生命阶段的划分如下:

  • 婴儿期:7-13个月

  • 学龄前:2-5岁

  • 儿童期:6-12岁

  • 青春期:13-17岁

  • 青年期:18-26岁

结果每个生命阶段的收缩压均与青年期cIMT相关

  • 婴儿期:相对权重为25.3%;95%CI 3.6-45.8

  • 学龄前:相对权重为27.0%;95%CI 3.3-57.1;

  • 儿童期:相对权重为18.0%;95%CI 0.5-40.0;

  • 青春期:相对权重为13.5%;95%CI 0.4-37.1;

  • 青年期:相对权重为16.2%;95%CI 1.6-46.1

图片

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收缩压每上升1个标准差,cIMT增加0.02mm(95%CI 0.01-0.03)。颈动脉IMT的发现在评估儿童期的收缩压和成年期(33至45岁)的颈动脉IMT的芬兰青年心血管风险研究得到了验证。

图片


结论:该队列研究表明,各个生命阶段血压水平的风险暴露积累都对成年期颈动脉IMT有贡献,且每个观察到的生命阶段的贡献大致相等。该结果支持从婴儿期开始,通过全生命周期维持正常血压水平的预防工作。

6402.jpg

<  上一篇 下一篇  >

分享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