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1 15:18:44 by admin 15
导读:本次介绍的研究探讨了心血管风险因素与颈动脉斑块性质之间的关系。基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标本的病理分析,发现,术前评估的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心血管风险因素与斑块的易损特征(如大脂质核心、斑块内出血、纤维帽破裂等)显著关联。
之前有研究提示,斑块性质与CEA术后并发症有关(专题 | 斑块特征与CEA/CAS术后并发症 1),可能的机制解释主要有两个:
斑块性质本身决定了斑块破裂倾向,引起各种并发症
斑块性质代表了其他高风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等,高风险群体本身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概率就高
后续我们将介绍更多相关研究进行探讨。本次介绍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为第二种解释提供了依据,原文简要翻译如下: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已成为导致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包括脑梗塞和心肌梗塞)的主要原因。急性脑梗塞是颈动脉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引起动脉闭塞的重大后果。心血管风险因素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密切相关,包括肥胖、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可控因素和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不可控因素。
然而心血管风险因素与颈动脉斑块成分的关联却少有研究。识别与易损斑块相关的这些因素,可以实现更好的风险分层和个性化治疗干预。因此,本研究旨在基于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后标本病理分析,探索易损斑块与心血管风险因素之间的关联。
高血压与纤维帽破裂(OR=6.122,95% CI 2.318-16.166)、斑块内出血(OR=3.535,95% CI 1.551-8.055)和大脂质核心(OR=2.335,95% CI 1.053-5.180)的存在独立关联。血脂异常患者与大脂质核心的存在显著关联。
当多变量分析限于有症状的患者时,高血压(OR=5.005,95% CI 1.294-19.350)与易损斑块关联最强。
结论:本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成分与特定的心血管风险因素显著关联。识别这些风险因素对增加对易损斑块发生发展的理解至关重要。及早识别那些面临快速颈动脉斑块进展高风险的患者,可能有助于临床干预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