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展 | 颈动脉狭窄与中医治疗


进展 | 颈动脉狭窄与中医治疗

颈动脉斑块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常见病因之一备受关注。针对颈动脉斑块,中药可以通过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等作用,有望减缓斑块的进展,改善血液循环,从而降低心血管风险。
然而,正如AI总结的那样(ChatGPT:中药治疗颈动脉斑块,你怎么看,目前颈动脉斑块的治疗,还是西医为主,如他汀类降脂药物等。中医可能会在此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但相关研究,相关证据,相关临床实践都还在初期摸索确定阶段。今天,我们就按时间节点,汇总一下中医在颈动脉斑块治疗领域的最新进展,同时穿插介绍易损斑块诊断技术在其中的技术角色。

01/2021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中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规范》发布
图片
2021年,由数十名临床、中药学与方法学专家参与制定的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中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规范》发布,以指导中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试验设计与有效性、安全性评价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其中,关于终点指标,《规范》建议基于高分辨率核磁共振(HRMRI)评估脂质坏死核体积和斑块内出血体积, HRMRI影像数据由MRI-PlaqueView进行分析。
图片


02/2024年,中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研究结果发布
图片
该研究研究评估了参红通络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结果表明,参红通络方在降低颈动脉硬化风险及预防脑卒中方面具有潜在价值。原文简要翻译如下: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生理过程涉及多个复杂步骤和相互作用。内皮细胞受到高血压、高胆固醇和炎症等多种危险因素的刺激后会导致内皮细胞功能异常、血管张力增加、和血小板活化。在内皮损伤部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可进入血管壁并沉积在其中,吸引单核细胞进入损伤区域转化为巨噬细胞,进一步激活炎症反应。累积的脂质、细胞碎片、炎症细胞和纤维形成斑块,导致血栓形成和动脉闭塞,最终引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西医治疗主要以降脂、抗炎稳定斑块等为主,多应用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等,随着患者需求的变化加之偶发的不良反应,依从性明显下降。

本文结合已有理论并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和资料总结,进一步提出了痰瘀阻络的病因病机,认为痰瘀阻络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核心病机,并制定了益气化瘀、豁痰通络的核心治疗方法--参红通络方。本研究观察了参红通络方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2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和实验组(36例)。对照组服用阿托伐他汀钙,实验组服用参红通络方。治疗方案为期24周。观察比较颈动脉内膜厚度、斑块面积、Hs CRP、MLR(单核细胞C/淋巴细胞C)、NLR(中性粒细胞C/淋巴细胞C)、中医临床疗效评分、血脂水平(TG、TC、HDL、LDL)、同型半胱氨酸和尿酸等指标变化。

其中,参考《中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与评价技术规范(2021版)》疗效评估标准,基于溃疡大小、脂质坏死核心体积、斑块回声特性或斑块内出血体积评估斑块转化(稳定/不稳定),斑块内出血以及脂质成分由MRI-PlaqueView分析完成。
图片

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颈动脉内膜厚度、斑块面积;Hs CRP、MLR、NLR、血脂水平、同型半胱氨酸和尿酸水平均下降(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图片

结论:参红通络方可能安全有效地调节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循环中的炎症水平,改善脂质代谢紊乱,减轻炎症反应,缓解和稳定斑块,抗动脉粥样硬化


03/2024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研究团队发布更大样本更长周期的临床试验计划
图片
2024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研究团队发布研究计划,他们的目标是评估四妙勇安汤对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效果,安全性以及其机制。该临床试验为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干预组服用四妙勇安汤,而对照组服用安慰剂,研究时长共计50周。这项研究有望为动脉粥样硬化治疗提供中医新视角。原文简要翻译如下:

背景:慢性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主要病理特征。炎症可能加速斑块的发展,是导致纤维帽变薄,斑块破裂。需要找到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As炎症的方法。四妙勇安汤(SMYA)具有潜在的抗炎和斑块保护效果。本研究旨在评估SMY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和机制。

方法:本临床试验为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样本总数为86例,干预组和对照组各有43名参与者。干预组服用SMYA,而对照组服用安慰剂。每次药物治疗持续14天/10周,研究时长共计50周。评估治疗前后以及两组之间的颈动脉斑块相关指标的差异

我们将使用颈动脉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来测量斑块,所有MRI图像均由MRI-PlaqueView分析。采用斑块最小纤维帽厚度作为主要结局。次要结局包括斑块纤维帽体积,纤维帽体积百分比,脂质富含坏死核心(LRNC)体积,LRNC体积百分比,斑块内出血体积,斑块内出血体积百分比,斑块钙化体积,斑块钙化体积百分比,腔内狭窄率,血管壁平均和最大厚度,血管壁体积,总血管壁负荷,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度评分,hs-CRP,IL-1β和IL-6,脂质分布和血糖水平,血压和体重等。

讨论:我们预期SMYA通过抑制炎症增强斑块稳定性,可以改善As斑块患者的病情。本研究利用HR-MRI分析斑块,评估SMY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此外,我们对参与者的血液和粪便进行转录组分析、蛋白质组分析和宏基因组分析,以研究SMYA对抗As斑块的机制。


04/2025年,《颈动脉狭窄中医诊疗指南(2024版)》发布。

图片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 动脉支架置入术及优化药物治疗(optimal medical therapy,OMT)是颈动脉狭窄的主要治疗方式。2025年,《颈动脉狭窄中医诊疗指南(2024版)》发布。该指南推荐,将中医药治疗纳入OMT体系。颈动脉狭窄的中医药诊疗应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包括口服中成药和非药物治疗,如针刺、艾灸、穴位敷贴等。指南推荐治疗方案,主要根据颈动脉狭窄程度:

  • 对于轻度狭窄(NASCET标准,<30%)的人群,可使用中医药单独治疗;
  • 对于中度狭窄的人群 (30-69%),应实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 对于颈动脉重度 (70%-99%)与完全闭塞狭窄 (>99%)及术后的人群,建议结合中医药进行治疗。
  • 对于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的人群,应积极开展中医药干预治疗。
  • 对于合并冠心病、脑卒中等动脉粥样硬 化性疾病的人群,可发挥中医药异病同治的优势, 应积极开展中医药干预治疗。


此外,关于疗程和随访:

  • 轻中度可选择12周为1个疗程,
  • 重度和完全闭塞可选择24周 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进行多个疗程的治疗。
  • 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应超声复查颈动脉, 必要时可行MRI、MRA、CTA、DSA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估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效果;建议复查血 脂、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等危险因素;应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安全性检查。

    6402.jpg


<  上一篇

分享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