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TIQUE研究 | 颈动脉斑块钙化与脑血管事件


微信图片_2025-09-23_093759_483.jpg导读:本次推文介绍的研究基于ANTIQUE多中心研究数据,系统分析了颅外段颈动脉斑块钙化的类型及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研究涵盖132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结果显示,斑点状钙化多见于男性及吸烟者,而大面积钙化与年龄增长、冠心病和房颤密切相关。尽管钙化类型与脑血管事件无显著关联,但本研究为颈动脉钙化在临床风险评估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见解。简要翻译如下(原文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944551/:



背景:30至79岁人群中颈动脉斑块的患病率达21%缺血性卒中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和致残原因之一,约25%的缺血性卒中由颈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颅外颈动脉斑块钙化在75岁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75%。有研究认为,微钙化和斑点状钙化表明血管中炎症相关的活跃钙化,导致斑块不稳定;而大面积钙化与巨噬细胞浸润呈强烈负相关,促使斑块稳定。然而,不同研究中其对中风风险的影响并不一致。

本研究旨在症状性和无症状患者中,评估颅外颈动脉斑块钙化类型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



方法:本研究为 ANTIQUE 研究(ClinicalTrials.gov 登记号:NCT02360137)的二次分析,该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及横断面研究,旨在探讨颈动脉分叉斑块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斑块进展速度及卒中风险之间的关联

本研究纳入了132例(177个颈动脉斑块)受试者,这些患者为有症状或无症状,基于CT检查确定颈动脉狭窄超过30%,钙化根据大小分为斑点状(长或宽<3 mm)或大片状(>3 mm)。采用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检验、t检验及Mann–Whitney检验对钙化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无钙化相比,有斑点状钙化的受试者中,男性比例较高,吸烟者比例高,而大片状钙化组则年龄显著较大(如下图)。

图片


大面积钙化还与冠心病(OR:4.07,95% CI:1.15–14.44)及房颤(p=0.025)显著关联。钙化类型与脑血管事件之间未发现显著关系。

图片


(编者注:一般情况下基线表特征中假设检验p>0.05的,在回归分析里,也都不显著。但在本研究中,冠心病在“无钙化, 斑点状钙化,大片状钙化”三组的患病率无显著差异,但在回归分析中(如下图),与无钙化相比,大片状钙化与冠心病显著关联,OR (95% CI):4.07(1.15–14.44)。这可能跟纳入人群变化有关,回归分析中仅纳入了“无钙化和大片状钙化”两组

图片



结论:虽然颈动脉颅外钙化的存在及类型与同侧缺血事件无关,但大面积钙化与冠心病及房颤高度相关。

6402.jpg


<  上一篇 下一篇  >

分享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