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3 09:35:18 by admin
27
导读:本次推文介绍的研究综述了社会经济地位(SES)与中风发生、临床管理及预后之间的关联,涵盖最长17年的随访数据,特别关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研究揭示低SES人群中风风险和不良结局显著增加,环境因素如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加剧了这一差异。文章强调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医疗服务可及性是影响不平等的关键机制,呼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防治措施和资源投入,推动跨国协调研究与政策制定,缩小中风健康差距。简要翻译如下(原文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697175/):
背景:2006年和2015年的两篇文献综述曾重点指出由社会经济地位(SES)驱动的中风发生率、严重程度、治疗和康复方面的不平等现象。研究发现,在中低收入国家(LMICs)以及高收入国家(HICs)中的弱势群体中,心血管危险因素(CVRF)的管理和基于循证的中风治疗普遍较差。自那之后,新的研究和大规模的纵向分析陆续发布,特别是在高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提示SES对中风结局的影响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
因此,先前综述中观察到的关系可能已不再适用,这也突显了对相关研究进行更新分析的必要性。为此,我们调整了研究方法,以纳入最新研究成果,梳理中风相关不平等的新趋势,并探讨其背后的驱动因素。本研究旨在通过叙述性综述的方式,系统梳理SES对中风的影响。
方法:在PubMed中检索了2015年1月至2024年7月间发表的包含关键词的文献,语言不设限制。研究纳入了前瞻性和回顾性、全国性、基于人群、国际性或多队列的常规数据分析。该检索策略共纳入了68项研究 (研究分布如下),主要来自高收入国家和中等收入国家。
结果:
在高收入国家,低SES群体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和血脂异常)控制不足,已被发现是导致中风风险不平等的主要原因。
在中低收入国家,颗粒物空气污染(包括环境污染和来自固体燃料烹饪的室内污染)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尤其是高血压,协同作用,构成中风的主要诱因。
低SES人群持续面临护理差异,以及更高的中风后致残率和死亡率。同时,低SES还会加剧女性、少数族裔和移民等群体中的其他健康不平等问题。
结论:应对中风相关不平等需要跨学科的方法,包括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提供公平的急性期和康复期中风治疗服务、制定相关立法措施,以及推动社会层面的变革,这些仍是全球范围内的优先任务。
小编总结:社会经济地位对卒中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如文章插图显示:
卒中发生前:处于较低社会经济地位的人,居住环境较差,不能很好地管理血压、血糖、血脂等,这可能是因为不定期体检,难以及时知晓自己的健康状态,也有可能是,已经知晓,但由于经济状况,不能做出相应的行为改变或干预,继而增加卒中发生的风险...
卒中发生时:不能及时得到救治,或者,虽然及时抵达医院接受治疗,但由于所处地区医疗水平限制或经济原因,无法接触到最高最优治疗,进而导致预后较差。
卒中发生后:卒中手术治疗后,是漫长的恢复管理期,需要一定的经济支出来覆盖医疗服务费用,也需要专门的照护者辅助生活,社会经济地位弱势人群往往缺乏相应的人力财力,最终导致致死致残率上升。

![]()
![]()
![]()
小编碎碎念:每当解读社会经济地位的研究时,都会觉得,这只是发现了问题,怎么解决呢?让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变成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还是改变环境,让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压到最低?无论哪一种,都不是靠个人力量可以解决的,都是漫长艰难复杂的过程。
既然无法迅速解决问题,那发现问题的意义何在呢?或许,其价值就在于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例如,本研究指出,心脑血管危险因素的控制是社会经济地位影响卒中风险的关键机制。基于此,未来可能会出台政策,如“符合特定条件的社会弱势群体可每年享受一次免费深度体检”。这虽无法根本解决问题,却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影响。
这或许正是社会经济研究存在的重要价值之一:虽然不能立刻改变结构性问题,但能推动社会向更加公平的方向缓慢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