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辨MRI鉴别颈动脉斑块的重要意义


编者按:从科学研究到临床应用,MRI-PlaqueView持续为全球学者提供先进的斑块分析技术并取得了丰硕成果,近日,吉大中日联谊医院发表一篇文章,MRI-PlaqueView提供技术支持,本文简要总结该实验过程,供读者学习参考。




图片

背景:颈动脉斑块的性质(稳定/易损)在中风的发生中起关键作用。

 

方法: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之间,在吉大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招募72名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9名男性&23名女性),年龄在45至82岁之间。根据患者是否遭受急性脑缺血症状,将患者分为症状组(A组)和无症状组(B组),再通过颈动脉超声评估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狭窄<50%;A1和B1组),中度狭窄(狭窄50-69%; A2和B2组)和严重狭窄(狭窄≥70%;A3和B3组),每组有12位患者,共计72例患者。所有患者进行HR-MRI检查,用MRI-PlaqueView对磁共振图像进行后处理,分析斑块成分,并根据斑块AHA分型,确定斑块性质(富含大脂质核的type IV-V和 type VI被认为是易损斑块)


数据分析:运用卡方检验不同组之间的数据差异,P <0.05则被认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结果:症状组易损斑块患者比例高于无症状组(P <0.05),此外,狭窄程度越高,易损斑块比例越高。与颈动脉超声相比,HR-MRI能够识别量化斑块的不同成分,进而评估斑块的性质(稳定还是易损)。

 

结论:颈动脉超声简单易行,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于评估颈动脉斑块,但是,由于空间、时间和分辨率的限制,超声在评估颈动脉斑块的准确性降低。本研究表明颈动脉HR-MRI能够识别和量化斑块的不同成分,有助于对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风险分层管理。






— THE END —

6402.jpg

<  上一篇 下一篇  >

分享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