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5 15:11:38 by admin 52
内容要点:
斑块造成的管腔狭窄率与斑块负荷关系不大。
管壁MRI成像可以有效识别斑块成分(纤维帽完整还是破裂,脂质核大小,斑块内出血有无,以及钙化是否凸出管腔),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
以最大管壁厚度和脂质核面积为主的评分系统,可以有效预测斑块内出血和纤维帽破裂。
文中的图像处理均由MRI-PlaqueView完成
01/背景
临床上一般把颈动脉斑块造成的管腔狭窄率作为评估卒中风险的指标,并以此来指导是否进行手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然而,一方面,国际大型多中心研究NASCET证明对有症状的重度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只能降低患者17 %的卒中风险;ACAS研究证明,对无症状的重度狭窄患者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效果一般,随后,他汀等药物因其在治疗方面的显著效果而广泛应用于临床,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手术的收益。另一方面,诸多研究也已经证明,大部分的患者的斑块并没有造成管腔狭窄,依然很高危。
因此,综合以上,我们可以知道:仅仅以狭窄为标准,筛查患者,评估风险会造成误诊(斑块狭窄但不高危的患者过度医疗)和漏诊(斑块不狭窄但是很高危的患者的得不到有效的治疗)。
MRI管壁成像为评估卒中风险提供新思路
02/斑块负荷和斑块成分
斑块负荷,指描述斑块大小的指数,一般包括斑块体积,面积,厚度等,其中以最大管壁厚度(Max Wall Thickness,MWT)和标准化管壁指数(Normal Wall Index,NWI)。研究证明,斑块造成的管腔狭窄率与斑块负荷关系不大。
管壁MRI成像可以有效识别斑块成分(纤维帽完整还是破裂,脂质核大小,斑块内出血有无,以及钙化是否凸出管腔),并与病理学检查结果一致。
斑块MRI图像与病理检查结果比对
经MRI-PlaqueView处理斑块MRI图像
03/卒中风险综合评估
斑块内出血和纤维帽破裂是斑块引起卒中的主要机制,以最大管壁厚度和脂质核面积为主的评分系统,可以有效预测斑块内出血和纤维帽破裂。
04/讨论
MRI管壁成像可以测量斑块负荷,并且实现斑块成分的量化可视化分析,是预测卒中风险的有效手段。
MRI管壁成像的应用,主要能使两类人受益:1.隐源性卒中患者(不明原因型),占所有卒中类型的40%;2.无症状高度狭窄患者,过去,此类患者一般是进行CEA手术,现在药物治疗也很有效,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手术的收益。
颈动脉斑块MRI成像可以协助以上两类患者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05/举例
以上是一篇综述,系统地梳理了磁共振管壁成像技术在卒中风险评估方面的临床背景,研究进展和应用价值,接下来我们摘取一篇MRI-PlaqueView提供技术支持的文献在脂质核方面的研究:
背景:评估颈动脉斑块磁共振成像(MRI)半自动分割在评估富含脂质的坏死核心(LRNC)大小方面的潜力。
方法:34例颈动脉狭窄程度≥70%的颈动脉狭窄患者,拟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术前行临床神经检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3TMRI检查(结合8通道颈动脉线圈)和血液检查,所有检查均在手术前24小时内进行。动脉内膜切除术后立即对斑块进行组织学评估。纳入研究前30天内,如果出现同侧脑缺血症状,则该斑块被定义为症状性斑块。评估MRI图像和组织切片识别的LRNC、钙化的一致性水平,用MRI-Plaqueview分析斑块成分。
结果:MRI上LRNC的大小与组织学评估的斑块脂质百分比(P = .010,r = .5)显着相关;超声检查中,与回声斑块相比,无回声斑块具有较大的LRNC( P = .001,r = -.7)。
结论: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半自动切割MRI评估颈动脉斑块中LRNC的百分比与每个斑块组织学中的LRNC百分比明确相关。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