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6 09:17:02 by admin 51
1.牙齿脱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负担独立相关,并可预测卒中患者较差的预后功能。
材料和方法:此观察性研究纳入418例缺血性脑卒中和一过性脑卒中发作患者,基于头颈CTA测量牙齿脱落情况和颈动脉粥样硬化负担(carotid atherosclerotic burden,CAB),并根据狭窄情况将颈动脉粥样硬化负担分为五个级别。基于改良兰金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出院时的功能结局, 从病历记录获取有关人口社会学和其他相关协变量的信息。通过泊松回归估计牙齿脱落与CAB和脑缺血亚型之间的关联。通过Cox回归评估牙齿脱落与mRS之间的关联。
结果:多变量分析显示,严重的牙齿脱落(> 23颗缺失的牙齿)与CAB≥50%(PR = 2.86,95%CI = 1.19–6.89)和mRS评分(> 2)(HR = 1.97,95%CI = 1.10–3.75)独立相关。
2.摄入较高的蔬菜硝酸盐,与较低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有关,且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风险降低
方法:在基线处(1998)评估蔬菜硝酸盐摄入量、生活方式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在2001年基于B超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从西澳大利亚数据连接系统获得超过14.5年的(共随访15032人-年)的脑血管疾病住院或死亡事件。
结果:较高的蔬菜硝酸盐摄入量与较低的CCA-IMT最大值(β=−0.015,P=0.002)较低的CCA-IMT均值 (β=−0.012,P=0.006)相关。这种关系在调整生活方式和心血管危险因素后依然存在且具有数据显著性(P≤0.01)。共186位(15%)女性经历了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每天增加29 mg的蔬菜硝酸盐的摄入量,14.5年内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的风险就降低17%(P=0.02)。
3.睡眠时间短和睡眠质量差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增加相关。
方法:256名40-60岁的围绝经期妇女完成了连续3天的腕动描记、潮热监测、问卷调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柏林),抽血,颈动脉超声检查(内膜中膜厚度,斑块)。基于回归模型(协变量:年龄,种族,教育程度,体重指数,血液)研究睡眠与内中膜厚度(或斑块有无)的关系。
结果:较短的睡眠时间与较高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相关(睡眠时间每短1小时,斑块评分≥2 vs.无斑块,比值比OR [95% CI] = 1.58 [1.11-2.27], p = .01)。睡眠质量差与内中膜厚度均值[β(SE) = 0.004 (0.002), p = .03],内中膜厚度最大值 [β(SE) = 0.009 (0.003), p = .005]和斑块[评分≥2vs.无斑块, OR (95% CI) = 1.23 (1.09-1.40), p = .001]相关。调整其他协变量因素后,结果持续存在。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