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叶刀综述:谁会在卒中后更易出现认知障碍


卒中幸存者往往要面对的不仅是肢体功能的恢复,更棘手的是认知能力的下降。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和卒中后痴呆(post-stroke dementia, PSD)在卒中幸存者中高达30–40%,是极为常见、却常被忽视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照护压力与社会资源消耗。

但究竟哪些人更容易在卒中后出现认知问题?其风险因素长期未被系统整合。以往研究大多聚焦于不可控的变量,如高龄或卒中类型,一项近期发表于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Europe 的大型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原文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101426/),明确了除年龄与卒中严重程度之外,还有哪些因素能够预测或干预卒中后的认知结局,以为临床筛查和干预策略提供依据。

图片

研究方法

  • 数据来源:系统检索了所有至2023年9月15日发表的研究,最终纳入162篇文献。

  • 分析样本:113篇文章(共89项独立研究)进入荟萃分析,合计160,783名卒中患者

  • 研究类型:包括前瞻性/回顾性队列、嵌套病例对照研究、RCT次级分析。

  • 结局定义

    • PSCI:指卒中后 ≥3个月出现的轻中度认知障碍

    • PSD:指卒中后明确诊断为痴呆

  • 统计方法:采用随机效应模型整合风险比(RR),并进行亚组、敏感性和元回归分析;质量评估使用Newcastle–Ottawa评分。


结果:

  • 基线认知障碍是PSCI(RR = 2.00,95%CI: 1.66–2.40)和PSD(RR = 3.10,95%CI: 2.77–3.47)最强的风险因素。这一结果强调了早期认知评估的重要性,支持在卒中后尽早进行认知功能评估筛查

  • PSCI的可干预风险因素包括:糖尿病(RR = 1.29)、房颤(RR = 1.29)、中重度白质高信号(WMH)(RR = 1.51)及WMH严重程度(每个标准差RR = 1.30)

  • PSD的相关可干预因素也包括糖尿病(RR = 1.38)中重度WMH(RR = 1.55)及其严重程度(RR = 1.61)

  • 其他重要风险因素包括:低教育程度、既往卒中、左侧脑卒中、≥3个隙灶、脑萎缩和基线功能状态差。

  •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年发表的研究中,各风险因素与PSD的关联性有所减弱这可能与更完善的卒中管理、康复系统、认知干预普及度提高等因素相关。

  • 本研究也发现研究之间存在较大的异质性,并存在报告偏倚的证据,这些仍需未来研究进一步规范和澄清。

    图片

    横坐标表示各风险因素与卒中后痴呆(PSD)风险的关联强度纵坐标表示其与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风险的关联强度。图中每一个点代表一个具体的风险因素。可以明显看到,卒中时存在基础认知损伤的个体(位于图中最右上角),在两个维度上的风险均显著高于其他因素,并且在与PSD的关联性上尤为突出。


6402.jpg

<  上一篇 下一篇  >

分享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