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之后,谁的记忆更易受损?揭示不同中风类型对大脑的影响


微信图片_20250801102312.jpg导读:本次推文介绍的研究基于四项美国前瞻性队列数据,探讨不同中风类型(缺血性与出血性)及缺血性中风亚型(如心源性栓塞、小血管病等)与中风后认知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中风后患者普遍存在认知下降,但不同中风类型和亚型之间,差异不显著。简要翻译如下(原文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40062407/:




背景:中风可导致长期认知衰退和痴呆,尤其是不同类型和亚型的中风对认知影响可能存在差异。大多数中风为缺血性,其中又分为心源性栓塞、大动脉粥样硬化、小血管病、隐源性等多个亚型。目前尚不清楚这些类型与中风后认知下降之间的具体关系,也不明确血管危险因素如血压、血糖、血脂在其中的作用。为更深入理解中风类型、缺血性亚型与认知变化之间的联系,本文整合四项大型队列研究数据,分析中风前后的认知变化轨迹。


方法:本研究汇总分析了四项美国队列研究(1971–2019年)的数据,识别出在随访期间经历急性中风、且未患痴呆的个体共1,143人,其中1,061人(92.8%)为缺血性中风,82人(7.2%)为出血性中风;研究对象中49.9%为女性,30.8%为黑人。中风时的中位年龄为74.1岁(四分位距为68.6至79.3岁)。

主要结局为整体认知功能的变化,次要结局为执行功能和记忆力的变化。结局指标以T分数进行标准化;1分的差异代表认知功能上的0.1个标准差差异。主要结局的中位随访时间为6.0年(四分位距为3.2至9.2年)。本研究使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估计中风后的认知变化。
图片
研究图文简介


结果:在调整了人口统计学因素和中风前认知水平后,缺血性中风幸存者的中风后初始整体认知评分平均为50.78分(95% CI:49.52~52.03),与出血性中风幸存者相比无显著差异(差值为 -0.17 分,95% CI:-1.64~1.30;P=0.82)总体而言,缺血性中风幸存者在整体认知、执行功能和记忆方面均出现了下降。出血性中风与缺血性中风幸存者在中风后的整体认知、执行功能和记忆下降方面无显著差异。


图片


在955例具有已分类亚型的缺血性中风中,有200例(20.9%)为心源性栓塞,77例(8.1%)为大动脉粥样硬化,207例(21.7%)为腔隙性/小血管病,471例(49.3%)为隐源性或其他已确定病因。平均来看,小血管病中风幸存者在整体认知和记忆方面出现下降,但执行功能未见明显下降。然而,小血管病幸存者与其他类型缺血性中风幸存者在中风后初始认知评分及认知下降方面无显著差异。

图片



结论:中风幸存者在多个认知领域存在衰退,但这种衰退在不同的中风类型及缺血性中风亚型之间并无显著差异。

6402.jpg

<  上一篇 下一篇  >

分享此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