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4篇文章,是好几年前就已经发表(之前盘点文章时,忽略了,已经补充进去),都应用到了MRI-PlaqueView(用于分析磁共振图像,识别斑块成分),翻译摘要,以飨读者... 了解更多>
颅内高分辨核磁成像技术可以让医生掌握管腔狭窄之外更多的信息-管壁结构,目前比较成熟的应用是管壁负荷的分析,管壁信号特征对应的病理学成分尚需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 了解更多>
全球范围内,MRI-PlaqueView也是备受青睐,其中在美国梅奥诊所的一项科研中,更是把MRI-PlaqueView分析的斑块成分作为金标准... 了解更多>
一年一度备受卒中防治领域广大医生群体关注的中国卒中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于2019年6月28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幕,并于6月30日成功闭幕。整个会议期间,卒中防治领域的国内外专家高朋满座,进行了广... 了解更多>
本文案例来自克利夫兰诊所,患者MRA检查显示右侧颈动脉狭窄率仅为40%,后在几天内,患者迅速出现脑缺血症状,再次MRA检查,显示右侧颈内动脉闭塞,脑卒中发病机制考虑为右侧颈内动脉斑块破裂并远端大脑中动脉区域栓塞。... 了解更多>
初夏时节,绿意盎然。由中国卒中学会、世界卒中联盟、美国心脏学会/美国卒中学会主办、北京天坛医院承办的“中国卒中学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19”将于2019年6月 28-6月30日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 了解更多>
题目:四个患者ABCD去医院体检,都做了超声,发现有颈动脉斑块,且管腔狭窄率基本一样(60%左右),后续又安排做了高分辨核磁,发现A的斑块以钙化为主,B以大脂质核为主,C有斑块内出血,D的斑块已经破裂(如下图所示),AB... 了解更多>
2019年5月,中国脑卒中大会发布《中国脑血管病影像指导规范》,规范里特别提到了磁共振管壁成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的价值:探寻脑血管疾病病因(鉴别狭窄病因,评估斑块易损性),随访斑块进展以及药物治疗效果。...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