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综述:症状性患者中CAS效果不佳的机制

本次推文介绍的研究围绕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展开,通过综述多项研究,文章指出操作经验、脑保护装置及支架技术是影响CAS效果的关键因素。... 了解更多>

113

最新综述:颈动脉粥样硬化管理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卒中的主要病因之一,约占缺血性卒中的15–20%。血运重建手术,包括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或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可以降低颈动脉狭窄患者(狭窄率>50%)的卒中风险,尤其对于狭窄更严重(70–99%)的患者效... 了解更多>

82

谁在卒中后更容易痴呆?一项全国研究揭示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

卒中后痴呆(poststroke dementia, PSD)发生率可达1/3,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照护负担。先前文献提示,即使有全民医保制度保障了基础医疗可及性,社会经济地位(SES), 如收入、教育、就业等,仍可... 了解更多>

106

柳叶刀综述:谁会在卒中后更易出现认知障碍

卒中幸存者往往要面对的不仅是肢体功能的恢复,更棘手的是认知能力的下降。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卒中后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和卒中后痴呆(post-stroke... 了解更多>

85

颅内动脉形态指标与认知障碍

本研究显示,在高血压人群中,远端颅内动脉的总长度与分支数量与认知障碍存在显著关联。位于Willis环远端的颅内动脉的形态学特征,可能成为评估脑血管健康和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有用影像学标志物。... 了解更多>

82

评估心血管事件风险,颈动脉斑块评分优于cIMT?

本次推文介绍的研究旨在评估基于超声的颈动脉斑块评分(plaque score)在心血管事件(MACE)预测中的应用,并探讨其是否能超越传统心血管风险因素,提升心血管风险评估的精准性。研究发现,颈动脉斑块评分≥2与较高的M... 了解更多>

85

动脉粥样硬化细胞表型与转录图谱

本次推文介绍的研究通过单细胞RNA测序和CITE-seq分析,深入探讨了人类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细胞类型异质性及其与临床事件的关联。研究发现,斑块中的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表现出显著的表型变化,揭示了平滑肌细... 了解更多>

81

CTA-Plaque-RADS评分与隐源栓塞性卒中

2025年3月Stroke发表了一项横断面研究结果,基于CTA计算RADS评分,探讨了RADS评分与隐源栓塞性卒中(ESUS)的关系。... 了解更多>

85

综述: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的种族差异

本研究探讨了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在不同种族群体中的差异。研究发现,颈动脉狭窄在白人和美洲原住民人群较为常见,在西班牙裔、黑人和亚洲人群中患病率较低,其中亚洲人群患病率最低。斑块特征方面,华人群体颅内斑块多脂质核,白人群体颅... 了解更多>

98

漫谈7 | 颈动脉管壁MRI成像发展史——研究者系列

从不同维度看颈动脉MRI技术的发展史,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整个历程的了解。... 了解更多>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