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血浆PCSK 9水平升高与CEA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有关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方法。但是,术后常有颈动脉再狭窄的发生。具体发生机制尚不清楚。许多研究者积极探索,希望能够找到一种可预测CEA术后再狭窄的指标,以尽早进行干预,预防再狭窄的发生。本文是来... 了解更多>

79

综述:诊断血管疾病的影像学方法(MRI& CT)

本文是来自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的一篇综述,汇总了MRI和CT技术在研究颈动脉斑块成分与心血管事件方面的最新成果。其中在MRI技术部分,文章专门提到,MRI-PlaqueView软件,... 了解更多>

75

空气污染也会促进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系统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人群研究和机制研究的开展,其风险因素也得到了综合探索,从环境因素,到生活方式,再到生化指标,基因背景等,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正逐步被揭露。 ... 了解更多>

108

尿微量白蛋白、吸烟、高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综合征等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

动脉粥样硬化作为全身系统性疾病,其风险因素是极其复杂的,现在的研究并未完全勾勒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全部图景,仍在积极探索。此外,动脉粥样硬化本身的评估也可以有很多个维度(斑块有无,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MRI-Pla... 了解更多>

114

他汀治疗后,炎症因子与斑块负荷如何变化?MRI-PlaqueView提供技术支持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曾系统介绍了颈动脉粥样硬化血清标志物的研究,详情见专题汇总:血清标志物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血清标志物是了解疾病病理机制的一个重要窗口,此外,MRI-PlaqueView软件,基于磁共振图像,对斑块负荷和... 了解更多>

120

柳叶刀子刊:1990-2019年,中国的卒中负担及其危险因素

最新一期的《The Lancet Public Health》刊登了一项中国研究,调查了1990年至2019年我国的卒中疾病负担及其危险因素。... 了解更多>

119

控制LDL-C<70 mg/dL,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不变,但内中膜厚度显著减小

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管理,常涉及到血脂的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浓度控制在 <70 mg/dL 可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有研究发现,该血脂控制目标并未显著降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但内中膜厚度(反映... 了解更多>

96

均衡饮食,适当活动,调整心态,定期体检,预防脑卒中

均衡饮食,适当活动,调整心态,定期体检,预防脑卒中... 了解更多>

82

小剂量羟氯喹药物干预实验!MRI-PlaqueView提供技术支持

MRI-PlaqueView可定性定量分析斑块成分,重复测量数据可用于评估斑块进展情况,因此在药物干预实验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价值。近日,来自North Florida/South Georgia Veterans He... 了解更多>

83

中年女性的饮食模式与动脉粥样硬化

饮食与健康密切相关,这是业界共识;然而吃什么才算健康,历来都充满争议。围绝经期常伴随一系列代谢的变化,是预防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关键窗口期。那么,对中年女性进行饮食干预,会不会使其受益,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呢?有研究者发现,中... 了解更多>

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