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冠状动脉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清代谢特征

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后续发生的心血管疾病疾病(CVD)是全球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研究已为深入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生理学相关的分子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吸烟、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是常规心血管危险因素,然而,这些危险... 了解更多>

68

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RCT研究

诸多研究显示,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s)改善了多种促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并减少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暗示其有可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此项研究旨在验证每周注射一次艾塞那肽是否能减小或减缓2型糖尿病... 了解更多>

72

新发颈动脉斑块可预测冠脉斑块进展;微钙化是不稳定因素?

尽信书不如无书,权威机构的权威学者发表在权威期刊上的文章,也不一定是毫无争议或十分准确或值得100%信任的。每篇文章的新发现都值得思考,但其得出结论的过程往往都有一些瑕疵,这些瑕疵是我们对其研究证据存疑的依据,也可能是未... 了解更多>

65

负荷超声心动图与颈动脉造影联合使用,监测斑块内新生血管

负荷超声心动图(stressechocardiography,SE)可用于对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和风险分层。超声造影(CEUS)可检测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intraplaque neovascularizat... 了解更多>

57

斑块成分如何随时间变化,影响因素又有哪些?

本文整理的两篇文章均基于荷兰鹿特丹45岁及以上人群的前瞻性队列进行,主要研究了斑块成分变化趋势以及相关影响因素... 了解更多>

48

科研趣文系列:牙齿脱落,蔬菜摄入,睡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牙齿脱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负担独立相关,并可预测卒中患者较差的预后功能... 了解更多>

51

专题:糖尿病对颈动脉易损斑块发生发展的影响

血清胰岛素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易损成分的存在有关,特别是斑块内出血。这表明空腹血清胰岛素能够传达有关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的信息,最终可能会在临床实践中用于患者的风险分层。... 了解更多>

59

当前高剂量的他汀类药物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荷兰人群研究

当前高剂量的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可能促进具有脂质核心的易损斑块向更稳定的钙化斑块转变。... 了解更多>

45

如果你是卒中病人,如果你有这些不良习惯和错误观念……

内容提要:不爱运动,贪吃不忌口(贪多贪糖贪盐),吸烟,饮酒以及没有节制的嗜好等都是一些不良习惯,也是很多卒中患者的共同特征。... 了解更多>

45

“数百次引用”的文章这么研究“脂质核”...

内容提要:血浆总胆固醇高与斑块内脂质核的存在密切相关 (By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与无症状斑块相比,症状性颈动脉斑块内脂质核较大  (By 牛津大学)慢阻肺患者斑块内常见脂质核成分(By 荷兰Erasmus Medi... 了解更多>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