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资讯

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成分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在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斑块成分与首次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关系仍然不清楚。2021年,芬兰的Bos,D.等基于大型前瞻性人群队列,发现斑块内出血的存在与卒中和冠心病的发生独立相关。... 了解更多>

110

管腔狭窄是斑块易损性成分的重要预测因子

Catalano, O.等于2021年1月在nature子刊Scientific Reports(5年影响因子4.5分)发文,基于横断面的研究设计探索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与斑块易损性成分之间的关联。... 了解更多>

129

颈动脉粥样硬化可预测冠状动脉疾病

Bytyçi 等在2021年发表一篇系统综述,发现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和病变血管数量中度相关,这不仅可用于疾病预测,也可以协助动脉疾病患者建立最优风险因素控制和跟踪管理方案。... 了解更多>

124

专题汇总:血清标志物与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外在表型可以通过各种影像学手段获得,如磁共振,甚至可以通过各种后处理软件进行量化分析,如MRI-PlaqueView,在疾病诊断和预警中意义重大。血清标志物是了解疾病病理机制的一个重要窗口。结合影像学和血... 了解更多>

130

柳叶刀:高龄人群中,LDL-C升高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看似已经铁板钉钉,实际上仍诸多不确定处, 比如通过何种机制在不同人群(按年龄段区分)中的作用差异如何?柳叶刀在2020年刊登了Martin Bødtker Mortens... 了解更多>

116

综述:颈动脉易损斑块的血清标志物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外在表型可以通过各种影像学手段获得,如磁共振,甚至可以通过各种后处理软件进行量化分析,如MRI-PlaqueView,在疾病诊断和预警中意义重大。血清标志物是了解疾病病理机制的一个重要窗口。结合影像学和血... 了解更多>

141

汇总: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通路以及血清炎症指标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外在表型可以通过各种影像学手段获得,如磁共振,甚至可以通过各种后处理软件进行量化分析,如MRI-PlaqueView,在疾病诊断和预警中意义重大。... 了解更多>

155

综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清生物标志物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外在表型可以通过各种影像学手段获得,如磁共振,甚至可以通过各种后处理软件进行量化分析,如MRI-PlaqueView,在疾病诊断和预警中意义重大。然而了解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和分子通路,有望为临... 了解更多>

122

冠状动脉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血清代谢特征

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后续发生的心血管疾病疾病(CVD)是全球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研究已为深入了解动脉粥样硬化病理生理学相关的分子机制奠定了良好基础。吸烟、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等是常规心血管危险因素,然而,这些危险... 了解更多>

143

艾塞那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RCT研究

诸多研究显示,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s)改善了多种促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并减少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暗示其有可能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此项研究旨在验证每周注射一次艾塞那肽是否能减小或减缓2型糖尿病... 了解更多>

137